莫高窟第257窟 | 1500年前的连环画
展幅近六米的《沙弥守戒自杀图》应该是“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上zui难拍的展品了,这是常沙娜临摹的莫高窟第257窟的壁画。
莫高窟第257窟建于北魏,窟内西壁绘制的《鹿王本生图》,曾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成家喻户晓的动画片《九色鹿》。
佛经故事画的三大体系
北魏时期的莫高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佛经故事画体系:
本生故事画:讲述佛陀释迦牟尼前世(即"本生")修行的故事,如《萨埵太子舍身饲虎》、《鹿王本生》等。
因缘故事画:展现因果轮回的现世教化的故事,比如本次展出的《沙弥守戒自杀》。
佛传故事画:表现释迦牟尼生平故事,比如"乘象入胎"、"夜半逾城""降魔成道"等等。
《沙弥守戒自杀图》的三大艺术密码
连环叙事的长卷式构图
赵声良老师说这幅长卷是"敦煌最早的连环画"。画师巧妙运用相同的禅窟山峦作为视觉分隔,将七八个情节自然串联,完整展现了故事的时间脉络。
长卷式构图,自汉代起就流行于中原,两晋的画家常常采用手卷的形式作画,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都是长卷画面的构图形式。
敦煌壁画长卷式故事画正是以中国传统艺术来改造外来佛教艺术的典范,特别是其中以山水景物来表示特定的环境,山峦,树木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位置,反映了中国山水审美思想,这是印度、西域绘画中所没有的。
丝路上的服饰博物馆
画中,龟兹少女的披大巾,着窄袖紧身短袄,与长者汉式深衣的宽袍大袖同框出现,胡帽与峨冠相映成趣。更加耐人寻味的是,长者衣冠类似菩萨,且有头光,模糊了人神界限,这种"人间佛国"的艺术处理,正是佛教中国化进程的生动写照。
明朗热烈的色彩,流畅有力的线条
画面赋彩,以土红涂地,兼施青绿朱紫白等,整体色彩均衡对称,形成单纯明快,温和浓丽的暖色调。线描流畅,秀劲圆润,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技巧极为纯熟,人物在平面中呼之欲出。
注:本文参考了赵声良的《敦煌石窟艺术简史》,以及蔡伟堂的《莫高窟壁画中的沙弥守戒自杀图研究》 中的观点。
再,(图12/13)是我在展厅拍的,没拍标签,不晓得画家是谁,有认识的同学分享一下,谢谢。
#中国美术馆 #敦煌莫高窟 #常沙娜 #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 #沙弥守戒自杀#好展推荐








编辑于 03-27 北京
这是一片荒地点击评论